告别2024
告别2024
2024即将结束。这一年中,有欢笑,也有汗水;有体谅,也有误解;有喜悦,也有坎坷。
2024年,我们加强思想政治学习,集体学习与自学相结合。参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修订版集体学习活动8人次,参加干部培训活动6人次;参加校党委中心组(扩大)学习6人次,交流发言1人次。
2024年,我们调整了中心的人员结构,充实了研究力量。配备主任1人,副主任2人,新引进博士1人。遴选6人作为新增兼职研究人员,完善了年龄、学历结构,充实了研究力量。
2024年,我们参与了安徽省文化强省重大工程《安徽文库》编纂工作,担任副总主编1人(牛继清),担任分编编委2人(熊帝兵、赵敏),获批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项目1项(牛继清)、教育厅科学研究规划重大项目1项(张义);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顺利结项(熊帝兵),等次为良好。
2024年,我们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、1项“‘十四五’时期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”、1项“2021-2035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重点出版项目”、1项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、2项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项目在研,工作进展顺利。
2024年,我们发表了学术论文13篇,其中CSSCI期刊4篇(赵敏、牛继清、郑海涛),出版了大型丛书《中国古农书集萃(总26册)》一套(熊帝兵副主编),承办了“安徽地域文化传承与创新”学术研讨会暨安徽省历史学2024年会1场,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中心讲学3人次(黄阿明、唐宸、黄仁瑄),外出参加学术会议18人次,迎接兄弟单位调研2次。
2024年,我们完成了《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汇编·安徽卷》初稿(牛继清、雒有仓),撰写了《淮北通史》(三卷本)初稿,完成了《汉语大字典》《汉语方言大词典》《汉藏语大词典》数字化工作,并建成数据库(张义)。提交安徽省级研究平台评估报告1份,提交了安徽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申报书1份。
2024年,我们协助各学院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,协助学校博士点申报,协助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推荐遴选安徽师范大学(校外)博士生导师2人,为文学院承担了省级新文科建设项目1项,为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承担省级文旅融合现代产业学院1个。
2025年,隧园的丁香一定会更淡雅,隧园的雪松一定会更挺拔。有客来否?
(文:郑海涛/ 审核:张义 /审校:赵敏 / 终审:熊帝兵)